中山端午节有什么风俗?
导语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,中山的端午节有这些习俗:龙舟竞渡、特色饺子、崖口飘色等。
中山端午节有什么风俗?
中山端午节习俗一:龙舟竞渡
石岐的龙舟,以紧邻河涌的张溪、南下、基边、员峰、西厂、上基、大墩、岐头、厚兴最为盛行。每年的四月下旬,各乡选好吉日,在宗祠、庙宇拜祭龙舟头、龙舟尾后,由村内最年长的老人率众将上年埋藏在龙舟坞里起出龙舟,洗净修补上油。然后由村中德高望重者用碌柚叶等为龙舟净身,在龙舟插上龙头龙尾,并在龙头龙尾上簪花戴红进行龙舟下水仪式。村中年轻力壮的近80名男子就会将龙舟扒到河涌上演练,谓之"出龙"。到了五月初五,石岐各乡的龙舟就会在岐江河上进行赛龙夺锦,胜出者奖励大埕烧酒和大只烧猪。当晚,在乡中大摆"龙舟饭"。参加龙舟竞渡和为龙舟赛出力的人士都可以吃龙舟饭,吃完龙舟饭后,一番拜祭仪式后,将龙舟重新埋到河涌的龙舟坞里,谓之"收龙"。
中山端午节习俗二:特色粽子
中山的粽另有自己的特色,芦兜粽的特点是圆棒形、粗如手臂。因为中山人比较喜欢改良、研究,特别擅长制作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。古时,村民觉得郊野多芦兜,认为这种百合科野生植物别无用途,不妨用以试作裹粽。果然,芦兜叶味融入于粽,别有风味。故此,日久成为家乡特色的芦兜粽。历数百年而至今天,宾馆酒楼的茶市,每到农历四五月,仍有保留着切件芦兜棕供应给茶客,甚至在酒楼门前装饰宣传,色纸飘飘,大量销售芦兜粽。
芦兜粽,配料也分甜咸两种。甜的有莲蓉、豆沙、栗蓉、枣泥;咸的有咸肉、烧鸡、蛋黄、甘贝、冬菇、绿豆、叉烧等。
中山端午节习俗三:崖口飘色
南朗崖口飘色,是流行于南朗镇崖口村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,源于唐代“耍菩萨”祭祀民俗,后称为“出会景”、“枭色”、“飘色”等,于每年农历五月初六“龙王诞”举行。据清同治七年版《香山县志》载:“每遇神诞日,张灯歌唱,曰打醮,盛饰仪从,舁神过市,曰出游,为鱼、龙、狮、象,鸣钲叠鼓,盛饰童男女为故事,曰出会景。”记载的就是南朗崖口飘色的盛况。这一岁时民俗活动一直沿袭至今。
崖口飘色是南朗镇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和民间艺术,从清代乾隆年间诞生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。每年农历五月初六“龙王诞”是崖口村飘色巡游的日子。2008年,崖口飘色更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保护传承,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温馨提示:微信搜索公众号【中山本地宝】,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【端午】可获2024中山端午节专题汇总,端午龙舟赛、热门景点游玩攻略、端午消费券,景点预约指引,交通指引等,持续更新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