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石岐龙舟赛文化详情
导语 石岐的龙舟以“员峰牛根”“员峰长龙”“基边康龙”“张溪祖庙”“南下城南武侯庙”等最有代表性,时间最久远的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。
与你“漫”说石岐百年龙舟史
石岐地处珠三角洲下游,历史上是水网交错地带,包括张溪涌、员峰涌、后岗涌、九曲河、方基涌、南门河、白石涌等河涌,古称石岐海,丰富的水资源为石岐的龙舟竞渡提供了便利。
石岐端午赛龙舟的习俗还与民间信仰有关。过去的石岐人以打鱼为生,经常会遇到风浪,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就广建庙宇,并通过以庙宇名字命名的龙舟开展比赛来祈福。
石岐的龙舟以“员峰牛根”“员峰长龙”“基边康龙”“张溪祖庙”“南下城南武侯庙”等最有代表性,时间最久远的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。
每年的农历四月下旬,各村选好吉日,在宗祠、庙宇拜祭龙舟头、龙舟尾后进行“起龙”“出龙”“试舟”等系列仪式。
1、起龙
每逢临近龙舟节,各村都会在选好的黄道吉日,一早到供奉龙舟头和龙舟尾的各宗祠、庙宇中拜祭。村民到有龙舟的河里洗龙舟水,然后将埋于河床里的龙舟搬上岸,洗干净,再用船灰执漏、上桐油,并从宗祠中“请出”供奉了一年的龙舟头和龙舟尾,重新上彩、点睛,然后在船头插上龙头,于船尾镶上龙尾和青绿的树叶,贴上金花等吉祥物,请画师在龙舟的船身上绘画龙鳞等,这个仪式谓之“起龙”。
2、试舟
龙舟重新上油,维修好后,便择吉日吉时、召集划艇选手到宗祠祀神,然后到宗祠前的河边烧衣鸣炮拜祭一番,再合力抬起龙舟放下水中,全船人员一起合力,擂起大鼓,敲响铜锣,岸上的村民燃放鞭炮、地趸炮等,健儿们齐声呐喊,合力起桨,划出河面。这次下海游龙,只是练习,划回下海的地方后,将龙舟抬上岸,在阴凉处放置好,待端午节赛龙舟时再用。这种形式谓之“试舟”。
3、赛龙夺锦
中山过去举办的赛龙舟,多在端午节当天举行。一早,各村的赛手们及村中长老会到祠堂或社稷处拜神,祈求在比赛中能夺标耀祖。然后,便饱餐一顿,抬起龙舟放到河中,摇旗呐喊划到比赛的起点赛。
比赛大致分三个环节进行
01放龙
待全部参赛队伍到达比赛起点时,吉时一到,裁判就会鸣炮响锣,各队选手一起涌到排列在浅水的龙舟上,合力推向深水处,在各自龙舟的锣鼓声指挥下,拼力向前划去,此之为“放龙”。
02竞赛
鼓声阵阵、浪花飞溅,运动员们热情高涨,精神抖擞,力争上游,充分展示出自强不息、拼搏进取的龙舟精神。
中山民间的俗语:“龙舟水猛过虎”。端午节赛龙舟时,水又涨又急,比赛起来有较大难度。赛程一般是数小时或十多个小时。因此龙舟比赛,实际上是一项考验耐力、体能、意志的群体性运动竞技。
03夺标
龙舟比赛最终目标是“夺标”,也称为“过龙门”。“龙门”一般搭在较窄的河面上,用竹子搭成色彩喜庆的彩虹弧形,龙舟在下面冲刺夺标。在“龙门”两岸,聚集着数以千万计的观众,为各队呐喊助威,争得第一名的队伍抢先摘下彩球,此之谓“夺标”。
龙舟比赛期间
还有很多精彩的助兴节目——
龙舟彩灯、非遗巡游、
水上芭蕾、水上飞伞……
是不是听起来就很兴奋呢?
4、龙舟饭
食“龙舟饭”是赛龙舟的重要内容之一。比赛结束后,夺标的队伍高擎锦标沿水路返回各自村里,并绕村一周。摆设龙舟饭的地点一般是在村中的大祠堂等。参加龙舟赛的健儿和为龙舟赛出力的村民,都可以前往吃龙舟饭,没有被邀请的村民也可以拿碗前来盛上一碗龙舟饭给家中小孩吃,寓意快高长大。
5、收龙
龙舟饭席间,有健儿将卸下的龙舟头和龙舟尾举起,借着酒意舞动起来,逐渐演变成舞龙船头和舞醉龙的民间艺术。在庆功之后,由族中、村中父老、教头师傅等带领,将龙舟头和龙舟尾抬入祠中,供奉在佛像前。拜谢神恩后,将龙舟沉于龙舟坞的福地之中,等来年再起龙,俗称为“收龙”。
每年,石岐端午龙舟赛都人气爆棚,并有大批港澳乡亲回乡观看,还有不少国际友人驻足称赞。
石岐赛龙舟在1998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中获得第一名。2012年2月,石岐赛龙舟成功申报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,历史悠久的石岐赛龙舟活动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。
以前,石岐赛龙舟习俗一直依靠民间在传承。1996年开始,中山连续多年举办大型龙舟赛事,对传承龙舟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2018年,中山市成立了龙舟协会,拨款对龙舟进行维修,组织老会员对青年一代进行培训,讲述赛龙舟的传统,传授赛龙舟的技艺,使赛龙舟习俗的历史文化在下一代中得以传承。
温馨提示:微信搜索公众号【中山本地宝】,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【龙舟赛】可获2024中山龙舟赛最新消息,比赛时间地点,直播入口,龙舟活动,抢票攻略等。